,1983年摄于麦迪逊刘绍铭教授家,从右至左为:高信疆、陈映真、刘绍铭、古蒙仁。 1983年摄于爱荷华聂华苓家。 1960年《现代文学》编辑委员合影,前排左起: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白先勇、张先绪,后排左起:戴天、方蔚华、林耀福、李欧梵、叶维廉、王文兴、陈次云。 刘绍铭教授写给作者的亲笔函。 刘绍铭教授寄的信封。 刘绍铭教授为散文集《流转》写的序文。tài xỉu kiếm tiền(www.vng.app):tài xỉu kiếm tiền(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tài xỉu kiếm tiền(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đánh bạc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tài xỉu kiếm tiền(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年历甫翻新页,民国一一二年元旦的连假刚结束,寒流仍笼罩在台湾的上空,恼人的风雨也不曾间断。我几乎足不出户,每天待在家里阅报看闲书,对纷扰的世事一向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内心还算平静。
1
然而五日清晨,在报端看到刘绍铭教授于四日逝世,享寿八十九岁的消息,平静的心湖终于掀起了一阵涟漪。自从十八年前他在香港岭南大学荣退,我们就少有连系,一O七年他获岭南大学颁发荣誉文学博士,翌年他所翻译的「一九八四」出版七十周年,香港中文大学重新出版他的译本,我也都是从新闻上得知。近年还传出与师母离异的消息,我也无从查证,只觉得事有蹊跷,内心百般不解。从没想到他风光的学术成就背后,晚年的生活是如此地孤单,如今再传来辞世的消息,内心又增添了一抹哀恸。
威斯康辛大学当年的师长年事已高,老成凋谢并不令人意外,先是汉学大师周策纵于九十六年逝世,享耆寿九十一岁,带走了五四的光芒。近两年来更是恶耗频传,前年十月经济学家赵冈过世,同享耆寿九十二岁。去年十一月思想史巨擘林毓生教授紧跟着离去,享寿八十八岁,如今加上刘绍铭教授归队,威大四位大师级的人物均已作古,岁月无情,令人不胜唏嘘。
民国七十二年,我赴威大东亚研究所就读之前,这四位来自台湾的学者,早就在美国汉学界、经济学界、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盛名远播,各立山头,吸引了台湾的留学生竞相投入门下。我即是慕名上门拜师,被刘绍铭教授收入门下的弟子之一,因而得以在学术风气鼎盛的麦迪逊悠游二年,有幸与这四位大师时相往来,多所请益;往来最密切、对我影响最大者,当属刘绍铭教授。
2
刘绍铭是广东惠阳人,1934年在香港出生,因家境清寒,自圣类斯中学小学部毕业后即告失学,在该校印刷所当学徒,之后转到书局当售货员,工作之余自修中英文。1955年考入北角达智英文专科学校,翌年参加香港中学会考及格,并投考台湾大专院校,录取台湾大学外文系。
就读台大期间,他与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李欧梵等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1960年毕业后即赴美深造,于1966年取得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学术界工作,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夏威夷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香港岭南大学。
教学之余,他还热衷写作与翻译,经常在港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译作包括乔治.欧威尔的名著「一九八四」、「动物农庄」等书。同时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的参与者,对张爱玲小说亦有深入研究,曾出版三本专著。此外还以二残、袁无名等笔名,出版了三十多本散文、杂文集,其中以《吃马铃薯的日子》和《二残游记》最为知名。
我认识刘绍铭,也是从这二本书开始的。前者出版较早,是我在辅大图书馆借阅的,对他苦学的精神至为敬佩;后者则是在「人间副刊」连载期间即追着看,写活了华人在美国学术界的浮沉,看似诙谐、幽默的文笔,透露的却是极为辛酸、现实的一面,显示他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
那时我和哲学系几位同学颇迷陈映真,有一位神通广大,老是能从香港拿到台湾的禁书。有一次他偷偷塞给我一本封面草绿色的书,我回去打开一看,赫然是「陈映真短篇小说集」,是香港小草出版社出版的,编者就是刘绍铭。我如获至宝,因为陈映真那时是个禁忌,我们从不敢公开谈论,市面上也没有他的书,对他讳莫如深。
我一夜之间就把它看完,内心深受感动,不只是陈映真的小说,也包含编者刘绍铭,我很敬佩他的勇气。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还敢编辑陈映真的作品集,嘉惠求知若渴的年轻学子。这本书我一直保留在身边,直到十年前搬家,因要处理大批的旧书、杂物,竟不知遗落何处,至今仍引以为憾。
3
民国六十七年十月我进时报工作之后,文运大发,连得第一、二届时报文学奖的大奖,犹如鲤跃龙门,平步青云。文章大量见报,演讲的邀约不断,电视台找我编写剧本,短短四年之间著作多达十本,很快达到创作的高峰,也尝到成名的滋味。
但我并没有被名利蛊惑,反而感到自己在台湾的发展已面临瓶颈,有必要到国外走走看看,为自己再充电,便兴起出国读书的念头。可是又不想攻读学位,走学术路线,和一般留学生很不一样,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和科系,令我犹疑徬徨,差点就打退堂鼓。
高信疆非常支持我出国进修,了解我的困境后,建议我去找刘绍铭,他那时在威大东亚系所已取得终身教授资格,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一听如梦方醒,才重新思考。高信疆对此很有信心,有一次利用刘教授来台开会时介绍我和他认识。那晚下班后高信疆约他在登琨艳开的「旧情绵绵」吃消夜,那是我第一次和刘绍铭见面,大约是七十一年秋天的某个晚上。
他讲的是香港腔的国语,声音低沉,初听有些不习惯。他表示曾看过我的作品,也相当欣赏我的才华,加上高信疆极力推荐,几杯啤酒下肚后就一口答应。但有一个要求,要我通过托福测验,学校和系所的部分他愿意全力协助。得到他的允诺,我有如吞下定心丸,当下就举杯致谢,加上高信疆在旁起哄,频频劝酒,最后当然是扶醉而归。
为了展示破釜沈舟的决心,几天之后我向报社请了二个月的长假,到南阳街「美加留学中心」报名参加托福补习班,全力为托福考试冲刺。刘绍铭回去后也不时来信告知进度,不断为我申请学校的事奔走。
十月五日我收到一封他的来信,直觉有好兆头,连忙打开来看,信笺上只有寥寥数行:「蒙仁:早上发的信想收到。为了增取时间,我已打电话给先勇,请他写介绍信,因此,不必麻烦黄碧端教授了,现在大势很好,就看我的『面子』如何了。祝,愉快。」
看完信我忍不住差点尖叫起来,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这封信无疑是送给我的最佳生日礼物。信中的「先勇」当然是白先勇,黄碧端则是中山大学外文系的系主任,也是刘教授的高徒,二人原来也是我的贵人。而刘绍铭的「面子」也够大,不久我就接到学校寄来的入学通知,再不久也收到托福考试的成绩单,不多不少,正是及格的五百分。由于注册日期迫在眉睫,拿着这二个文件,七十二年二月十七日清晨我便兼程搭机赴美。
4
经过二十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麦迪逊机场时已是薄暮时分,外面积雪盈尺,寒气逼人,景况悽凉,令我有不知流落何地之感。幸好刘绍铭开车来接我,有如见到家人,一时涌起无限温暖。他看到我第一句话便说:你真是命中注定有贵人相助呀,换了别人就来不成了。
第二天我去学校注册,正是准予补注册的最后一天;再慢一天连上帝出面也没办法了,刘教授所言果然不虚。中午他请我吃饭,谈起这一连串的巧合,虽然险象环生,毕竟完成了注册手续。我如愿以偿,他也没有白费心力,我们就此缔下师生之缘。
更巧合的是二个月之后,高信疆为了政治情势,被报社安排到美国暂避锋头,刘绍铭受托为他申请到威大「访问学者」的身分,也匆匆来到麦城与我们会合。四月十二日下午,刘绍铭偕我和罗智成一同前往接机,四人在机场见面的瞬间,堪比电影上的感人镜头,先是紧握双手,继之热情拥抱,因为一切的发展太突然,太令人兴奋了。
刘绍铭先带我们去市郊一家酒吧,喝他最喜爱的「蓝尼姑」红酒,一边拿出烟斗抽起雪茄,刹时芳香四溢,那就是他真性情流露的时刻,迫不及待地问起台北的近况,高信疆便谈起匆促赴美的始末,一谈欲罢不能,回到他家时天色已晚,赵冈夫妇赫然在座。他们听说高信疆要来,临时过来致意,晚餐便多了二位贵客。刘师母已做好几道拿手好菜,一一端上餐桌,菜香扑鼻,加上贵州茅台助兴,酒酣耳热,宾主尽欢,直吃到半夜才结束。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刘师母便会做几道家常菜,邀高信疆、罗智成和我三人去家里小聚。一来为我们解馋,二来陪刘教授喝酒聊天,排遣漫长时光。麦城的冬天特别长,雪季长达四个月,此时应邀到他家聚会,感觉特别温馨。二个小孩正值青少年阶段,活泼好动,常引来责骂或哄堂笑声,使我们分享了他们家庭的温暖,宛如家人般的亲切。
5
那年秋天,陈映真应聂华苓之邀,来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作家工作坊」。刘绍铭相当开心,亲自开车带着高信疆和我远赴爱荷华城,去参加当晚的欢迎餐会,与陈映真、七等生、李欧梵及中国来的剧作家吴祖光、小说家茹志鹃、王安忆母女等人,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翌日返麦城时,陈映真也与我们同行,因为刘绍铭已为他安排一场对威大东亚系师生的演讲,周策纵、林毓生、赵冈等名士都是座上宾,之后又有人设宴款待,围炉夜谈,着实地热闹了一、二天,为麦城学术圈少有的盛事。
冬去春来,日子就在季节的递变中平静地过去。第二年课业的压力逐渐加重,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埋首在图书馆里,看书、翻资料,写论文,一般的活动就少参加了。圣诞节前夕,我顺利地通过硕士学位考试,一如当初和刘绍铭的约定,不再攻读博士学位,就此打包返台。七十四年元月中旬,我告别刘绍铭和几位师长返台,及时赶回虎尾老家和家人团聚过年,我在美国二年的留学生涯终于成为过去。
转眼离开麦迪逊已三十八年了,偶有回去走访的念头,终因路途遥远迄未成行,感觉乃逐渐模糊淡去。如今看到刘教授辞世的消息,过往岁月又清晰地浮现眼前,像那一圈圈的涟漪不断扩散,我岂能麻木不忍,无动于衷?便熬了三个晚上写成此文,以之纪念刘教授对我的提携、照顾之情,以及对麦城岁月永恒的怀念。
美科技业掀裁员潮 台湾缺工抢人才 陆港全面通关 首日涌28万人次 嚣张画面曝!台大副教授校园旁险遭球棒伺候 暴怒男遭逮曝原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